首页

公主男奴

时间:2025-05-25 23:54:23 作者:应急管理部公布6个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案例 浏览量:27883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当天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近20年来,中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年至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国际防治沙尘暴日”是联合国大会2023年6月8日通过决议确定设立的,旨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沙尘暴灾害和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

  沙尘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针对产生沙尘的三个因素(沙尘源、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人类目前能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沙尘源治理。在沙尘源区和路径区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可以增加地表植被,防治土地沙化,减少沙源面积,对于减缓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组织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据国家林草局统计,“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

  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务实合作。近一年来,中国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行动指南,挂牌成立了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和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重点面向东北亚、阿拉伯国家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支持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完)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与美丽中国建设丨“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023年,魏巧所在的合作社带动1万多农户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增收,“还要推进农业生态产业化系统建设,带动更多‘90后’‘00后’加入乡村振兴”。

中新教育|成都市教育局:2024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

2019年,首届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在金华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湖海塘公园举办。此番时隔五年,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重返湖海塘公园。五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和金华方面通过不断探索、推动产业落地、完善市场体系,逐渐提升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的品牌价值,对中国电动冲浪板运动的推广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津市水毁修复工程完工七成

网络连接用户规模稳步增加。截至7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72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9.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3.6%。

洋弟子在景德镇 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

“劈好细竹篾后,合成圆形,用棉花纸捻绑扎骨架,这个棉花纸捻工艺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你们看,3个椭圆、2个圆形、3个锥形,构成秦淮灯彩中经典之一兔子灯的骨架。”元宵节临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的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在他位于南京夫子庙的工作室中,手把手教授前来学艺的4位两岸青年如何扎制秦淮花灯。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长电国际副总裁、路德斯公司副董事长瞿卫华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中秘文化月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中秘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是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加深文化互信互融的重要契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